营山县司法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时间: 2025-01-10 10:13


营山县司法局

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一攻坚两提升”工作重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面推动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县

1.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全县依法治县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作为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点学习内容,全年学习50余次。

2.全面依法治县协同有力。起草并制发了《营山县全面依法治县2024年工作要点》和《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制发营山县法治化营商环境调查问卷,倾听企业心声,强化整改落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月动态信息和经验信息报送,共报送动态信息87条,省级采用1条,市级采用7条,2篇经验做法被刊发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简报并全市推广。积极参与法治南充建设调研工作,我局课题《乡村依法治理研究——以某县浅丘、近郊、深丘乡镇某村为例》获省司法厅2024年度个人“小微课题”三等奖。组织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80余人参加旁听职务犯罪庭审活动。

3.普法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起草出台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工作要点和“一月一主题”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会前学法制度,常态化开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23场次。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了“典进民企 护航发展”“典进乡村(社区)”普法惠民系列宣传活动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法治宣传教育500余场次;组织法治副校长开展“关爱明天 法润成长”普法进校园活动,累计为全县中小学校上法治课75余堂次,开展集中宣传95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品8万余份;深入乡村展播法治电影300余场;全面推进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目前全县80%的村(社区)已完成1+N”结对子、建小组,积极组织开展“1+N”法治培训讲座30余场,发放法律明白人培育手册千余本。

(二)聚焦职能职责,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

1.强化合法性审查。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经济合同、招商引资等方面把好关卡,有效防范决策风险。2024年,共开展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81件,出具书面合法性审查意见书239件,三方会审1件。高质量完成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清理工作,共清理1件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政策文件。积极推进我行政规范性文件入库工作,有效解决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碎片化问题。

2.强化复议应诉工作。建立涉市场主体行政复议绿色通道,优先受理涉企市场主体的行政复议申请。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经济开发区、城南司法所、绥安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行政复议服务点,畅通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县政府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6件,依法受理51件,不予受理(含未补正视为放弃)55件,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2024年度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2024年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组织全县行政执法部门及乡镇(街道)负责同志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我县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对各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的涉企行政处罚案卷进行集中评查,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促进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升。重新编制《营山县县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规范基层权力运行。

(三)增强法治赋能,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1.优化平台建设。在我局业务用房项目中优化设计打造了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并将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法律咨询服务、人民调解等资源全面纳入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嵌入“一站式”解纷平台。打造掌上法律服务平台。开通“云服务”掌上公众号平台,利用“人工智能 + 大数据”的模式将各项法律服务线上化。

2.开展“三进”活动。法律服务进基层。积极引导广大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基层服务与治理,指导各乡镇(街道)聘请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村(社区)经济体服务。法律服务进企业。联合县经开区管委会、县工商联、县人社局等单位为县域企业开展法律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系列专项行动,向企业宣传了我县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的职能职责,进一步畅通企业法律服务反馈渠道。法律服务进乡村。择优选取21名优秀法律人才组成营山县乡村振兴法律人才分联盟,组织联盟成员定期研讨、定期下基层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项目提供专业法律帮助。

3.实现法援惠民。降低审查标准、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做到应援尽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24年,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7件,其中办理民事案件80件,刑事案件287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超2000余人次。推动重点人群法律援助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为未成年人妇女儿童、盲聋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维权保驾护航。开展法律援助积案清理工作,对2017年来在系统内的271件法律援助积案进行全方位清理。多渠道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积极参加法治之光法援故事影像作品征集活动,以真实案例展示法律援助重要意义。

(四)坚持挺膺担当,平安建设更上台阶

1.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持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了绥和调解品牌调解室,入驻县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平台,联合县市监局设立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加强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处行动,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实行重点排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方式,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持续推进人民调解组织清理工作,组织司法所及时清理出未在位未在岗的人民调解员,更新村(社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员。

2.严格执行社区矫正监管。每半月局社区矫正工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社矫安全形势会,加强各司法所干警风险意识。开展“三新”教育帮扶活动,坚决落实省市“一月一阶段”“一月一活动”“一季度一汇报”的要求。与营山县就业局通力协作,对县域内的50余人矫正对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融入社会。落实股室驻所工作制,社区矫正股及社区矫正中心3名工作人员每月驻所一周、下沉一线、包所包案,持续坚持营山县社区矫正工作“六个一”工作方法。

3.有效开展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安置帮教措施,按照一人一卡跟踪登记管理制度要求,健全刑满释放人员信息库,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与监狱所在地协作,落实重点人员必接必送和老弱病残少等特殊人员衔接安置措施,实现监狱改造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安置帮教对象衔接率达100%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人员编制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推进,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增强,工作量增大,编制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二)法律服务建设有待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服务辐射面积和服务内容决定了其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我县法律服务队伍薄弱、分布不均,与实际法律需求存在差距。

(三)普法宣传教育仍有不足。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宣传方式较为单一,普法效果不够明显。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司法局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注重理论学习。主持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内法律法规等,落实年终述法述职、集体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等制度,切实增强局党组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压紧各项职责。坚决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严格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推动落实的作用,强化与各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高效推进

三是严守政治纪律。领导班子带头遵纪守法,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带领全局干部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组织与群众的考核和监督,做好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在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县上用心用情。持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统筹协调的职能职责,做好接受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总结验收的准备工作。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深入挖掘各单位法治建设工作特色亮点,着重加大向上级报送经验信息的力度。对照“八五”普法任务要求,自查自检,查漏补缺,做好明年省市“八五”普法验收工作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推动国家工作人员主动学,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建立全县主流媒体与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态势。

(二)在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上见行见效。整合法律服务队伍,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及掌上平台,着力形成覆盖全县所有行业地域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惠民增效。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队伍管理,提升法律服务人员的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提升法律服务队伍整体形象。进一步强化法律人才分联盟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三)在增强行政复议应诉质效上善作善为。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畅通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力争将矛盾纠纷在行政复议环节实质性化解完善行政应诉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做好答辩举证工作,严格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四)在统筹推进平安建设上走深走实。增强社区矫正工作合力。县司法局将积极与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相关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沟通,同时加强与各社区)委员会的交流,努力做到信息互通共享,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无缝对接。持续开展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清理整顿活动,加大重大疑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强化人民调解员业务技能培训,着力提升人民调解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